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再评价

重症技术专辑 离床医学 2023-11-22

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再评价
中心静脉压(central venous pressure, CVP)是上、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,可通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直接测量。

CVP由四部分组成:
①右心室充盈压;
②静脉内壁压;
③静脉收缩压和张力;
④静脉毛细血管压。

CVP是临床观察血流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,它受心功能、循环血容量及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影响,测定CVP对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功能有重要意义。CVP正常值为5~12 cm H2O。患者自主呼吸时,通常情况下CVP维持在2~7 cm H2O,若行机械通气时CVP上限可升至13 cm H2O。



一般认为,若CVP<5 cm H2O,为右心房充盈不足或血容量不足;CVP>15 cm H2O时,提示心功能不全、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;若CVP超过20 cm H2O时,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。


1 CVP监测的生理学基础:舒张期压力-容量关系和跨壁压

监测心脏充盈压可以估计心脏的充盈容量,后者可以依次确定左、右心室的每搏输出量。按Frank-Starling原理,在任何已知固有收缩性或变力性(inotropy)水平下,心肌收缩力与心室舒张期的纤维长度呈正比;肌纤维的长度或前负荷与心腔舒张末容积成比例。在理论上,可以通过这点对危重患者提供持续的心腔容量监测,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较难做到。


心室容量与充盈压的关系取决于患者心跳是所对应的压力-容积曲线部分,由曲线的形状与斜率来反映。压力和相对改变的容量的比值(△P/△V)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顺应性,实际上是顺应性的倒数,更确切的应称为心室弹性回缩率、膨胀率或硬化性。如果患者心室异常僵化,那么其△P/△V 的比值更大,心室顺应性异常。当心室容量不变而心室压力异常增加,这种现象就称为舒张期功能障碍。

心室舒张期压力-容量关系受到心室内在特性的影响,例如心肌被动机械特性、心室腔几何形状和舒张性。此外,还有心包产生的外部力量、毗邻的心室冠脉血管和胸膜腔压力都会进一步影响心室的压力-容量关系。当患者心脏活动超过了舒张期压力-容量曲线的最大范围,或在某些情况下心肌舒张期受限或改变过快时,就不能将心脏充盈压与心脏充盈容量等同。

总之,临床上所监测的所有血管内压都是以大气压作为参考(事实上,测量的第一步就是将压力传感器与大气相通并调零)。也就是说,10 mm Hg心脏充盈压就是指比大气压高10 mm Hg。那么这个压力值是否确实代表舒张末期心腔内压力呢?


2 CVP的临床应用

CVP曾被当作评估前负荷的指标,也曾作为临床上指导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指标。以往认为,如果在20 min内快速输入500 mL液体,CVP升高不明显,甚至有所下降,同时血压有所上升,心率下降,即表明患者有绝对或相对的容量不足,并且心脏有继续接受大量输液的潜力;反之,输液必须慎重。


引用:周晨亮.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再评价[J]. 中国急救医学,2017,37(4):310-311.


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,邀您互相交流,微信gabstudy
点击阅读原文,进入书籍宝库,用完记得收藏哦,下次更方便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